2007年9月2日 星期日

扎鐵與貧窮


書到用時:瘋狂的八月,憤怒的葡萄 2007年9月2日 明報副刊

八月是瘋狂的——我說的是香港股市,恆生指數由月初的23000點水平持續尋底,跌至8月17日的最低點(19,386.72點),跌逾3600點,跌幅近16%;再攀升至8月31日最高點(24,089點),升逾4700點,升幅逾24%;國企指 數更瘋狂,由月初的13000點水平,急瀉至8月17日的10,253.29最低點,跌幅逾21%,隨後升至8月31日的14,481.45最高點,急 升4222點,升幅近41%。這篇文章不是股評,只是想說,要是將瘋狂的股市與憤怒的紮鐵工人放在一起討論,可能會另有發現。

八月是憤怒的 ——我說的是紮鐵工人的罷工潮,他們要求日薪800元調整至950元,差額只是150元,但這區區之數一旦與瘋狂的股市並置考量,便可 以發揮無窮的想像力。我不是經濟學家,只能以每千名紮鐵工人每月開工20天,每天被剝削150元計算 (尚未計算被剝削的工時),一年下來,每千名紮鐵工人便被剝削了3600萬元,這對市值千億、年賺逾百億的地產發展商而言,倒是另一個故事,以市盈率 14%計算,每年省掉3600萬元,便為市值增值逾五億元——紮鐵只是其中一個施工工序,作為行外人,我無法想像地產發展商透過外判制,省回多少個五億 元。

瘋狂股市:盈利增長率的魔咒

瘋狂的股市必然令工資剝削加劇,試想,是什麼支持一家上市公司(尤其是國企)30倍到50倍的極高市盈率?毫無疑問就是更高的盈利增長率。我不懂股票,但以一般常識而言,一隻高盈利增長率的的合理價值,應高於盈利增長率與派息率之和除以市盈率所得出的1.5倍,高市盈率的上市公司的派息率一般很低,只有兩三個巴仙,支持股價的必然就是比市盈率高出1.5倍以上的盈利增長率,我們從而可以想像,每削剝工資1000萬元,便為上市公司創造三億元(市盈率30倍)至五億元(市盈率50倍)的財富——這是上市公司剝削工資公開的秘密,是一切古典經濟學都無法想像的。

蒲 魯東(Pierre-Joseph Proudhon)在《貧困的哲學》說:「……我可以斷言:導致提高工資的罷工不能不引起價格的普遍上漲,這同二加二等於四一樣確實。」馬克思(Karl Heinrich Marx)不同意,他在《罷工和工人同盟》說:「除了二加二等於四以外」,蒲魯東一切論點應予否定:「首先,不可能有價格的普遍上漲。如果一切物品的價格 都和工資同時增加一倍,價格並不會因此發生任何變化」;「其次,普遍提高工資絕不會引起商品或多或少的普遍上漲。實際上,假如一切生產部門都按照固定資本 或所用勞動工具的比例使用等量的工人,那麼,普遍提高工資只會使利潤普遍降低,而商品的市場價格卻不會有任何變化」。他們還不知道,在全球化經濟領域中, 一切都變得瘋狂了,工資和商品價格的增減,對追求高盈利增長率、以達致高市盈率、高增長股價的股市而言,只是不斷增值的籌碼。

商務印書館:剝削與分紅

在 資本主義初期,還不存在瘋狂股市高盈利增長率的魔咒,可是文化產業也有工資剝削,也有大罷工——陳明遠在《文化人的經濟生活》一書,提及的商務印書館印刷 工人大罷工:上世紀20年代,上海印刷工人「有月工與包工之分,月工是按每月所訂定的工資發給,都在15圓以下,包工是休息日和生意清淡時沒有工資,他們 的工資更少」;編輯月薪60至100圓,資深編輯的月薪可達100 至200圓;鮑仲言(總經理)、張元濟(監理)、王顯華(經理)、王雲五(所長)等管理層的月薪為500圓至700圓,另加每年6000圓至8000圓的 年終花紅(圓即銀圓,每銀圓約合今人民幣40元)。

管理層的工資是印刷工人的30倍至50倍,每年數千圓的花紅來自公司盈利,公開的秘密在於:剝削大多數工人的工資達致少數人豐厚的分紅。上海怚[30%、10圓至20圓者加20%、20圓至30圓者加15%、30圓至50圓者加10%、學徒一年加1 圓,滿兩年加兩圓。

罷工:武器不用就會生鏽

罷工幾乎是工人唯一的談判籌碼,英國經濟學家希克斯(John R. Hicks,1972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)早就洞悉此一公開的秘密,他在經典著作《工資理論》(The Theory of Wages)中提出:「武器不用就會生鏽」,「最有力量的工會將不時地舉行罷工」,他的基本觀點很簡單:大多數罷工是由於資訊不完善以及雙方的判斷失誤,如果罷工的能力決定於罷工的經驗,對於長期被剝削的工人而言,罷工無疑具有投資作用。

紮 鐵工人要求日薪由800元增至950元,一些工資比他們低的市民認為不合理,其實基本邏輯不在於紮鐵工人的訴求合不合理,而在於遍普低收入的僱員長期忍受 比紮鐵工人更不合理的待遇。我因而想起史坦貝克 (John Steinbeck)的史詩式名著《憤怒的葡萄》(The Grapes of Wrath):1933年,美國中西部大草原受暴風沙侵襲,大片耕地變成廢墟,喬德(Joad)一家橫越沙漠到達加州,安頓下來拼命工作,可是葡萄園主人 不斷壓低工資,農民忍無可忍,終於大罷工,資方卻勾結警方,暴力鎮壓,喬德在暴亂中殺了人,再度流亡。此書一度被禁,又遭當眾焚,最後終於迫使國會立法 資助農民。這部小說是大蕭條時代的農民抗爭史,於1940年改編成電影,由亨利方達主演。

文:葉 輝

編輯:曾祥泰

沒有留言: